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课程中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 实施翻转课堂、同伴合作学习、研讨性教学等课程模式推进教学的革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意思维,开启创造性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将跨学科文化融入到本科美育教学体系,建构起艺术学科与大学教育的统合逻辑。在所授的通识教育美育课程中,实施艺术跨学科教学设计, 探索艺术与科学的思维、审美与创造,将艺术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其他素质教育相关联,利用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推动公共课程的综合性转向与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整合建构。建构艺术思维、意志在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开发、培养与引导, 是从教育受体的内部层面进行研究,教育受体的“艺术意志”培养、隐性教育(美育)转向。将课程与学生社团进行互促建设路径, 实施第一课堂的延伸设计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引导与科学发展。 学生协会在课下开展模型制作、实地考察、写生、跨学科讲座、论坛、竞赛、读书小组等活动, 并进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环境的统合设计与价值互融。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借助学校e-learning教学平台和校园网,创建美育课程教学网站, 上传教学大纲、课程视频;制作美学美育教学课件;开设公共邮箱和网络讨论专区。通过将现代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既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进行讨论互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同时也方便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提高教学内容及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效果,最终成功地达到了实践性教学的目的。

课程创造并实践了以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平台,基础理论讲解与门类艺术审美体验相互渗透,课堂讲授与课外辅导相互结合, 课堂教学与学术讲座互为补充,艺术鉴赏与审美创造相互促进,学习与生活相互阐释,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教学内容实时更新的教学新模式。